锦州是一座充满历史韵味的城市盛多网,其建筑和街道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积淀。作为城市南北贯通的主干道,中央大街不仅是城市的交通要道,更是凌河区与古塔区的分界线。东侧是凌河区,西侧则是古塔区。中央大街从北部的火车站延伸至南部的小凌河南大桥,沿途的繁华景象让人印象深刻。
中央大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37年,当时其原名为中正路,以国民政府领导人蒋介石的名字命名。在这条街道修建过程中,许多经过的路段原本都是民宅,拆迁政策极为苛刻。小日本在拆迁时对被拆户的规定包括:一是所有拆毁房屋及其占用的土地,无论面积大小,均不给予任何损失费;二是如改作机关、企事业单位或住宅区的,则按面积和房屋质量发放拆迁损失费;三是只发放自建房号的动迁户,没有安排统建房的责任。这导致了许多家庭一夜之间倾家荡产,失去了栖身之处,造成了巨大的社会悲剧。
展开剩余67%解放后,街道的名称改为中央路,后来又改为中央大街。在当时,中央大街的繁荣程度可见一斑,街道两旁林立着商场、百货公司、饭店、旅社、专卖店、银行、书店等多种经营场所,令人目不暇接。在这条繁华的街道上,曾经有许多老店铺,你是否还记得那些昔日的风景?
我依稀记得,在火车站东侧向南延伸的地带,有锦州旅社盛多网,后来改称为方圆购物广场,紧接着是方圆宾馆、百脑汇、站前商场,后改为金鼎商厦,文化电影院随后更名为影都。邮电局和邮政储蓄、东方红旅社以及中百(原来似乎叫做纺织品商店)也都在这里,继续向前走还有百货大楼、评剧院、工农兵电影院、国和粮店、五号楼以及立新商店。再往南走,就能看到后期建成的阿波罗酒店。
站前西侧的旧貌也令人怀念,原先有红星理发店和餐厅,后来变成了大厦宾馆、站前大厦、新港旅社、锦州饭店、老工商银行、群众艺术馆、新华书店和雅美商店。旁边是锦州工艺美术服务部,也就是二轻局,南边还有物资局中心。我记得还有一个舞厅,太阳广场原本是天主教堂,再往前则是凌川酒厂的东门,紧接着是原锦州人民广播电台,后来转变为锦州市歌舞团。邮政枢纽大楼是后来建设的。虽然这两侧的老店不少,但如果我漏掉了什么,欢迎朋友们来补充。
如今,仍然保留的老店仅有四家:老工商银行、新港旅社、邮电局和百货大楼,其余的店铺已大多改作他用或拆除重建。面对这些既熟悉又陌生的老店铺,再对照眼前的新店和时尚建筑,我们不难发现,老城区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尽管现代城市不断向前发展,但历史悠久的老城区不应被遗忘。作为年轻一代的人,我们更应该铭记那些陪伴我们走过漫长岁月、经历过沧桑、见证过历史的建筑。它们背后都承载着无数动人的故事。其实,这些建筑真的应该得到更好的保护、合理的包装与再利用,让城市的发展在保持时代感的同时,也能彰显历史的厚重与文化底蕴,朋友们认为呢?
发布于:天津市垒富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